发布时间:2025-10-17 11:25:18    次浏览
近日,财政部在其官网上公布去年“全国财政决算”的详细情况,其中一份名为“2015年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分地区决算表”,首次向公众披露了中央“财政红包”的发放情况。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,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的比例,一直在5:5的附近波动。也就是说,中央和地方各占财政总收入的一半。但在开支上,地方占了超过8成,中央不到2成。 所以,就存在一个中央向地方发红包的问题,这也就是所谓“跑部钱进”说法的由来(地方到中央部委活动,申请经费支持)。红包的发放形式主要有两种:1、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;2、转移支付。所谓转移支付,其实就是把甲地产生的税收转移给乙地花。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极不均衡, 长三角、珠三角和环渤海是三大聚宝盘,上海、北京、深圳、天津是重要的税源。这些地方交给中央财政的钱,主要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,支援中西部地区的发展。转移支付又分成两类,一是一般转移支付,二是专项转移支付。这里面名头很多,比如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、产粮大县奖励资金、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、老少边穷地区转移支付;再比如监狱和强制隔离戒毒补助资金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、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资金等。下面就是2015年各省市获得的税收返还以及转移支付的金额: 可以看出,以下14个省市区获得的金额超过了2000亿,其中四川、河南最多:四川 3701亿河南 3403亿湖南 2864亿湖北 2606亿云南 2510亿黑龙江2455亿安徽 2433亿新疆 2429亿河北 2417亿贵州 2318亿广西 2163亿山东 2118亿内蒙 2107亿陕西 2064亿在四大直辖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里,获得最大红包的是重庆,达到了1320亿元,几乎相当于北京、上海、天津三个城市的总和。 如果按照人均计算,深圳获得的红包是所有城市里最小的。事实上,相对于对中央财政的支持,京沪深三大城市获得的红包可谓“微不足道”。根据公开的报道,2015年上海税务部门完成税收收入11230.4亿元,但当年上海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只有5519.5亿元,也就是说超过一半收入都贡献给了中央财政,用于转移支付。深圳的比例更高。2015年,来源于深圳的公共财政收入达到7240亿元,其中:中央级收入实现4512亿元,深圳地方级收入实现2728亿元。也就是说,深圳超过60%的财政收入交给了中央政府。中央政府持续不断的大红包,对地区发展、城市竞争格局产生重要影响。最近几年来,成都汇聚的资金总量一直力压重庆、天津、杭州、苏州等经济总量更大的城市,显然跟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,四川持续获得中央政府的大红包有关。重庆最近几年汇聚的资金迅速赶超天津、苏州、杭州,也跟近年来获得的政策大红包有关。山东号称中国经济第三大省,每年竟然也能获得2000多亿的大红包,这也很出人意料。此外,从人均红包数量上看,西藏名列第一,2015年人均获得的返还和转移支付为4万元左右;其次是青海,人均接近2万元;此外,内蒙、新疆、宁夏也都在人均1万元左右。至于北京、上海、深圳、天津等城市,则为中央财政红包的主要提供者。未来如果开征房地产税,则京沪深的财政能力将再次大幅跃升,跟其他城市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。【版权声明:本文为刘晓博原创作品,公众号转载此文时,需要在正文前署名,并同时转载文后的二维码,否则视作侵权。】